苏辙一行乘坐的是大号官船,在滔滔🏢🛴♁河水上乘风破浪,顺流而下,疾如奔马。
“子由🐛公,吾等怎么要在这白马津弃车转船?”副使、礼部郎中李格非问道。🂐
没等苏辙开口,在另一边的副使、鸿胪寺少卿李夔李夔开口答道:“文叔兄,去河🁙北,顺流而下,最快捷不过了。至于在白马津转船,文叔兄没去⚥📢过京畿以西,所以不清楚情况。蒲州、孟津、白马津等处,都有浮🄞⚕桥连结南北。这段河面上的船只,都是分段而行。上面顺河而下的商旅,到了白马津,都要换船。”
李格非点了点头,“原来如此。斯和兄果真是干吏能臣,如此事情信手拈来💈。不像某,寻章摘句,不通实务。”
“哪里哪里,文叔兄少小🝋🉤成名,师出名门,道德文章,名誉🇸🝓山东,岂是斯和这等浊吏能比的?”
苏辙眉头微微一皱,他从两🝓人的对话中,听出隐隐的🄀🝰不对付。
这是本朝文人的特质。
稍微有些才学,就持🚅才傲物、自视甚高,这个不服,那🆈个不屑。李格非和李夔,都各有所长,也各有各自的傲娇。
要是唤作从前,苏辙一定会分🌎♥别谈话,苦口婆心地劝导两人。自从跟官家交谈过几次,他已经决定尝试改变下作风。
“⚖文叔,斯和,你二人身为出使北辽的副使,对此次任务,有什么看🐘法?”💈
苏辙的开门🙍见山,让李格非和李夔👑两人有些猝不及😎⛷🞿防。
大宋🈙⚗👢官场此前的作风🚅,温文🝓尔雅,非常含蓄,哪有苏辙如此直接。
可是苏辙的问话,两人必须郑重回答。
苏辙年纪只比两人大六岁🝋🉤和八🌎♥岁,可名望、官职等各方🆈面要高出他们许多。
尤其李格非,元祐六年(1091年),在太学转迁博士,以文章受知于苏轼。与廖🎸🕳🍮正一、李禧、董荣同在馆职,🈯🁴受苏轼兄弟指点,俱有文名,称为苏门“后四学士”。
必须得恭谨。
“此次议和,难度重重。表面上看,去年🌤🁁北辽主持,我宋夏两国罢兵议和,然夏国今岁悍然出兵,围攻我银州...”
这是李格非插话道,“银州乃西夏龙兴之地,属静难五州之地⚰🕀。”
李夔当即反驳道:“我大宋奉天承运,继前唐宝符,银州属灵武北地旧地。且西夏李氏初为静难军节度使,曾奉图纳土,以静难五州回归我大宋。后来狼子野🌂心,裂土自立,此为不臣谋逆之举。故而,收复银州,理所当然之事。”